【遊記】Back to TOKIMEKI(10)——文藝與陽光

by Mixegg
5 分鐘 閱讀時間

結束在台場夢幻的一天行程,隔天起得特別早。
今天的早餐在距離我們四公里外的大學校園內,於是我們便早早出發搭車。

銀座線末廣町

我們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正是位在新宿的早稻田大學。
從飯店出發,需要先搭乘銀座線到日本橋,再轉東西線到早稻田,全程大概35分鐘。
大概是假日的緣故,車上並沒有非常多人。

ドラード和世陀

出站之後立刻就發現這裡的氣氛與秋葉原截然不同(當然也可能是假日的緣故),
周遭少了很多高大的商辦大樓,也沒有那麼多穿著西裝的商務人士;
青年的比例更高,但穿著與風格又與秋葉原的感覺截然不同。

神秘的建築是……?

沿著早稻田中學前的道路前進,在道路盡頭一定會注意到一幢神秘的建築。

這是幢神秘的建築是「ドラード和世陀」,由有著「日本高第」之稱的梵寿綱設計,於1983年竣工。
樓下有男士髮廊、畫室、古董商和書店,樓上則是出租公寓。

建築外的雕塑、磁磚、彩繪玻璃,幾乎全都是出自設計師夫妻之手。
另外還有十數位與其理念相近的藝術家,也將自己的作品融入了這幢建築。

有趣的是,這幢建築是真的可以入住的喔,設計師本人也住在這裡。
樓下的藝廊跟走廊是可以免費參觀的,但我們來的時間很早,所以就沒有再往裡面走了。

早稻田大學

過了奇妙的ドラード和世陀前的路口,馬上就會遇到早稻田的校舍。

還沒進入校園,就能見到大隈講堂的陽台與鐘樓。
造訪的當天剛好有活動舉行,因此講堂週邊聚集了不少人。

大隈講堂建築採用哥德式,內有大小兩座講堂,鐘樓會在每天固定時段敲響。
曾有許多名人在此處演講過,數位日本首相、美國總統等等,地位可見一斑。
2007年時,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大隈講堂跟大隈重信像,兩者都是早稻田大學內的指標性建物。
大隈重信本人,就是早稻田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活躍於幕末到大正時代的政治人物,曾兩度擔任日本首相。
他主張「活用學問」、「造就模範國民」的理念,因此開設了東京專門學校,後來就成了今天的早稻田大學。

大隈重信像

大隈重信與自由民權運動走得很近,我猜這也影響了早稻田的學風。
在通往南門的小徑上,擺滿了看板,上面寫著各種對人權運動、政府的訴求與批判。
遙想我大學時,僅僅是有人在孔子手上加了彩虹旗就被學校口株筆伐,真的是天差地遠。

這讓我想到之前聽過,早稻田與東京大學的差異。
東京大學是明治維新後,將原先直屬幕府的幾所學校統合建立的,
其目的是培養能為國家所用的頂尖人才,因此師生的立場更加偏右,支持明治政府。
而與自由民權運動息息相關的大隈重信開辦的早稻田大學,立場更偏左,對於政府的作為更多的是批判。
雖然不知道這樣的理論是否在今天依然成立,但看到林立的看板時,對這個傳言又多了幾分真實感。

Uni.Shop & Cafe 125

沐浴在晨光中的咖啡廳

讓我們將時間稍微倒退,回到我們剛進校門的時候。
我們來這的目的是要先吃早餐,而我選中的就是在大隈講堂旁的 Uni.Shop&Cafe 125 。

口味跟口感都很好的貝果

到達的時間才剛剛開始營業沒多久,所以店內人不多。
我跟狐點了貝果和咖啡,找了個位置坐下來慢慢享受冷氣與晨光。

也許是我個人的偏見,但我認為自己在這四天遇到的所有店員當中,就屬在這喝咖啡時遇到的店員最沒有口音。
英語的溝通也非常流暢,輕鬆地就點完了餐。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是東京赫赫有名的學府,再加上一直以來都會有很多外國人到訪的緣故吧。

在前一張照片中隱約能見到窗外的人影。
他點了一杯咖啡之後,就坐到室外的座位,面對著大隈庭園,拿出筆電不知道寫著什麼。
看著真的有點羨慕,能夠有這樣自然且舒適的環境……雖然我覺得外面真的有點太熱了啦。

早稻田熊

在咖啡廳了另一邊,則有販售不少早稻田大學的週邊。
其中最多的就是印有早稻田熊的週邊。
至於為什麼是熊呢?
因為大隈(おおくま)跟大熊(おおくま)同音,所以就把大熊定為早稻田的吉祥物了。

大隈庭園

韓國樣式的鐘樓

比較可惜的是,週末時大隈庭園沒有對外開放。
於是我們只能沿著庭園與講堂間的小路散步,從欄杆與樹蔭間偷偷窺視著內部。

這裡放了不少校友捐贈,帶有各自國家特色的紀念物。
例如在路口樹立著由中華民國校友贈送的石獅子,圖片裡的鐘樓則是由韓國校友打造的,裡面放著新羅的梵鐘。

法輪寺

萬年山法輪寺

離開早稻田大學之後,我跟狐準備前往下一個地點。
這裡是狐這趟旅程最想去的地方,同時也是讓我跟狐開始想收集御朱印的起點——法輪寺。

花風鈴

法輪寺與一般佛寺的不同之處,在踏上長階,抬起頭的那刻便能感受得到。

當陽光從晶瑩剔透的風鈴穿過,光線便根據不同顏色的花朵,宛如一顆又一顆燈泡綻放出不同的色彩。
微風吹拂時,清脆的響聲也讓炎熱的暑氣消退了不少。
在踏入寺門之前便見到這樣的景色,讓我更加期待進入寺內之後,究竟還有什麼在等著我們。

說到這裡,時常關注日旅的讀者應該也猜到這是什麼地方了。
如果還沒有意識到也沒關係,它有個在華文圈更常見的名字——

號稱東京最美花手水舍,正是在說法輪寺的手水舍。

法輪寺會根據花季,定期地更換手水舍的造景。
我們是在六月下旬到來的,所以妝點此處的自然就是貫穿整趟旅程的紫陽花了。
搭配上紙傘與紙扇,更是展現了和風的美感。

除了手水舍,寺內的各個區域也都被花朵妝點的十分繽紛。
草地上、水池邊,還有鳥獸造景,相當可愛。

小兔子

我猜是受付喪神信仰影響,所以在佛寺、神社境內都能見到有人給造景的小動物投錢。
甚至不是神社,動物園外的動物也有人投錢
狐他們特別可愛,所以也拿了50圓出來交給了兔子們。

雖然法輪寺的色彩相當繽紛,也相當用心的發展觀光。
但它終究是佛寺,安靜、虔誠地去享受這裡的氣氛,不打擾其他遊客、參拜者。

在日蓮像的後方就是墳場,雖然對我來說是沒什麼心理負擔,
但也許會有介意這件事的人,就順道提出來了。

御朱印

御朱印販售資訊

法輪寺除了手水舍,更知名的就是它簍空、色彩繽紛的御朱印。
除了有月份限定、季節限定,還有各式各樣的花草御朱印。

上午的9:00到12:30,下午的13:00到16:00,在本殿左方有販售。
最新的御朱印造型,都可以在他們的 Instagram 上看到

狐選了彼岸花與金木犀,我則是選了藤和六月限定的和傘。
當光線透過御朱印的時候,彷彿將一座花園捧在手中一樣,十分美麗。

比起一般御朱印的書法,剪紙的欣賞門檻更低。
但我想同樣是御朱印,本身就沒有高低之分,重要的始終都是參拜時的心才對。

小章魚?

在進入法輪寺前,我們見到一位女性在長階上拍著剛拿到的御朱印。
於是離開時我們也仿效她,在長階上以風鈴為背景,拍了些照片。
正當我們心滿意足地準備離開時,我意外地發現了地上落下的花瓣,就像章魚小香腸一樣。
也算是這趟旅程意外的收穫吧。


離開法輪寺之後,在 Instagram 上看到朋友也到了這裡。
不過對照時間之後,發現他好像慢了我們半個小時才到,實屬可惜。
但也許我們進車站準備前往下個地點時,跟他剛好擦身而過了也說不定?

感覺那個週末,就是不斷跟來自世界各地的 LoveLiver 擦身而過。
走到哪都會發生,遠處某個人穿著 Aqours 的T恤,
或是擦肩而過的人背包上掛著水團的娃娃之類的狀況。

新宿ウォール456

不過要說那天在哪跟 LoveLiver 擦身而過最多次,應該就屬「新宿ウォール456」了。
這裡是位於新宿車站內的廣告牆,全長45.6公尺。
一般來說,大家對新宿車站的印象就是宛如迷宮。但我們是一下車,尋著歌聲就找到了……

在 Aqours Finale Live 期間,這裡都播放著 Aqours 的廣告。
作為背景音樂的〈永久hours〉,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意外的清楚。

新宿站本身就是大站,為了廣告而來的 LoveLiver ,或是因為各種原因路過此處的路人,都讓這條廊道擠滿了人。
甚至需要動用兩名車站警衛,站在旁邊疏導交通,就知道人潮有多麼誇張了。
儘管我也站在那排隊,錄了十幾分鐘的影片。
最後我還是覺得官方的影片能比較好地呈現當時的畫面。

(如果影片無法正常顯示,可以點這邊去 YouTube 看

排隊人潮(我後面還有更多人)

實在很難說清楚當時的感受。

誠如我先前提過的,我對 Aqours 的感情未及虹咲或μ’s。
但當我聽著Aqours 的音樂時,腦袋還是不自覺浮現了與她們一起留下的諸多回憶。
一想到此處的所有人都是被九人所吸引,為了她們而聚集於此處時,這股跨越空間的情感更是讓我感到震撼不已。
所以當下我對 Aqours 就只有欽佩可以形容。

當我在寫這段文章時,我又去看了一遍當時錄下的影像,還有官方發布的影片。
當下感受到的那股情感又再度迸發。
對Aqours的情感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不正是永久hours嗎?

雖然沒能到場參與 Finale Live ,只能在事後看回放有些遺憾。
但是當時在車站內感受到的一切,對我來說也是相當特別的體驗。

我想每個人喜歡上偶像的時間,原因其實都不太一樣。
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感受到了偶像傳達的某種信念。
那股信念能夠跨越海洋與山脈,達到說著另外一種語言的遙遠國度;
也能夠超越時間,即便在活動結束的數年之後,依舊能感動新的粉絲。

我想我對 Aqours 的情感,或許也有人能感同身受。
但是我對 Aqours 的回憶,卻是只屬於我自己一人,誰都無法複製或再造的。

後記

曜被擋住了……

文章的最後,就用自己離開前拍下的照片做結。

這次的更新比較短,是因為早上我們跑了很多地方,但都待不久。
幾乎都是走馬看花,很難認真地說出什麼感想。
下午回到秋葉原就不一樣了,有很多不可思議的體驗。

不過雖然文章比較短,但是卻沒有特別好寫。
光是這一篇我就寫了整整一週(當然也跟我這週特別沈迷遊戲有關),
感覺有很多內容光憑我的文字還不足以描繪當初帶給我的感動,
對於這點我覺得自己應該要深刻檢討,好好充實自己才行……

那麼,就下一篇文章再見了。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